只可以查询一周前的信息
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如何联系群众?如何践行群众路线?9月5日,市委宣传部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到淮阳、郸城调研文化产业和走访群众,感受我市文化产业新成果,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创意激活文化,产业提振信心。在淮阳县陈楚古街,古色古香的精美建筑,浓郁的陈楚文化氛围,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经过多方扶持,陈楚古街成为淮阳文化产业的新亮点。该项目负责人李长峰说:“我们是靠文化创意来提升淮阳旅游文化品位,附近水上乐园正在建设,可看可玩之处会越来越多。”
领略了古街繁华风情,部机关同志又一头扎进偏远农村。车行在金秋田野,玉米、大豆果实累累,丰收在望。部机关同志来到郸城县巴集乡喻庄行政村走访,该村是市委宣传部“下基层”工作和定点扶贫工作联系点。
走进喻庄小学,整洁的院落,崭新的办公和学生桌椅,仿佛走进城市学校。“你们看,市委宣传部给村里办了很多好事:争取到改扩建学校教学楼项目,新修了2.5公里水泥路,帮助办了3个合作社,十几天前还给学校送来18套新办公桌椅,还有不少项目正在协调中。”喻庄村党支部书记牛永良介绍。
到田间地头,进农家小院,部机关同志分组对农户进行走访。“家里经济收入怎样?”“对帮扶工作有什么要求?”“文化生活盼望啥?”部机关党支部专门为大家设计了“八问”,确保走访成效。
在村民牛永祥家,67岁的他说起自己的生活由衷地高兴:“住上了小楼,领着养老金有钱花,现在生活真好。”
曾当过近30年党支部书记的牛金营今年80岁了。他和老伴跟部机关同志围坐在自家小院里,摆起了“龙门阵”:“喻庄刚成立时,没有学校,就建学校,先是草房,后来瓦房,现在成楼房了;原来村里没路,就规划新路,先是土路,后来是砖碴路,现在都成水泥路了;原来没电,就安上电,电线杆先是用木杆,后来变成水泥杆,现在各种家电都有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村民王申义的孩子在外工作,每月都给他零花钱,加上他自己打零工,日子过得比蜜甜。村民王保民开着小面粉厂,刚进了新机器准备扩大生产,需要流动资金支持。几个村民反映靠打工挣钱路窄,希望多上些致富项目……
在面对面“掏心窝子”的交流中,真实、鲜活、充满生机又渴望改善的社会新风貌触动着大家。部机关同志纷纷表示,这次“接地气”的走访让他们工作起来会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