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货我要找车免费发布
物流验证

车辆验证

企业验证

驾照验证

违章查询

只可以查询一周前的信息

政务要闻

 

    近年来,市中级法院牢固树立“法官就是公仆,审判就是服务”的司法理念,积极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宗旨,把审判工作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平台,把司法为民作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的手段,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
  
  站位全局服务经济发展
  
  “感谢法院提前介入调解,化解了一场危机,避免了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8月26日,南阳市某企业的负责人刘某握着南阳中院民五庭庭长李淑君的手说。
  
  不久前,该企业一名工人魏某在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身体受伤。公司积极配合对魏某进行了治疗,但双方就伤残赔偿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魏某组织亲属数十人到公司门口闹事,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企业的工会负责人、南阳中院企业司法联络员崔某将这一情况向南阳中院民五庭庭长李淑君汇报后,李淑君立即带领该庭同志前往现场了解情况,经过大家的劝解,魏某同意先让家属撤离,并配合法官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履行。
  
  近年来,南阳中院主动站位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不断探索司法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新方式,出台了《服务企业发展十项措施》,要求全市法院强化服务意识,依法及时受理和审理涉企案件,加大涉企纠纷调解力度。建立企业联系点100多个,两级法院班子成员带头走访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成立金融和涉企案件专门审判庭,对涉企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对确有困难的企业,慎用强制措施,加大对案件的调解、和解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聘请企业司法联络员,依法妥善处置劳动争议案件,针对案件处理中发现的“阴阳合同”、“虚假担保”等涉企纠纷法律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通过案件回访、座谈沟通、法制培训等形式,提醒有关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努力减少企业因案件遭受的损失,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仅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出动干警2000余人次,走访企业900余家次,为企业排查经营风险点327个,审结涉企纠纷3000余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4亿。聘请企业司法联络员13人,通过司法建议、风险提醒函等形式向相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或企业等发出提醒建议134份,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积极作为落实为民举措
  
  “法院就是为俺老百姓着想,不仅免了诉讼费,为俺要来了赔偿款,就连律师也给俺免费请了,有这样的好法院咱老百姓还愁个啥!”3月27日,许老汉再次来到南阳中院感谢法院。
  
  2012年8月23日上午,家住南阳城区的许老汉来到南阳中院立案大厅,反映自己在某医院看病时,被错误诊断,导致病情恶化,致使视网膜脱落。医院拒绝赔偿,自己又没钱打官司。接待法官了解了老许的情况后,直接将他领到在大厅值班的市法律援助中心曾律师那里。曾律师热情地为老许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代写了民事诉状,并指导他到相应基层法院办理了立案手续。2012年11月,老许在曾律师的帮助下拿到了3.5万元的赔偿款。
  
  2009年以来,全市法院不断强化“审判就是服务、法官就是公仆”的观念,强化诉讼引导、查询咨询、立案审查、司法救助、判后答疑,设立导诉台,实行首问负责制等,最大程度地为群众来诉来访提供便利。向社会公布立案庭和人民法庭办公电话,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尽可能做到当日立案、当日审批;推行节假日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服务;将民调组织请进大厅现场办公,实行诉调“无缝化”对接等,为群众提供快捷化、人性化的司法服务。设立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追索劳动报酬、抚(扶)养费、赡养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案件;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办理缓、减、免交诉讼费,免费为困难当事人提供食宿等,让弱势群体共享司法文明成果。积极推广马锡五审判方式,及时快速审结案件,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
  
  “我们要从细微处着手,在点滴之间服务,切实把方便群众诉讼作为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庞景玉说。
  
  仅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开展上门立案服务625件,接受电话立案、预约立案789件,办结涉及民生案件49078件,为426位农民工讨回薪酬727.3万元,巡回审理各类案件26964件,巡回审判率达52%。通过调解方式结案4万余件,案件平均调撤率超过60%,落实司法救助政策,依法为863起案件的困难当事人办理缓减免交诉讼费310余万元。
  
  能动司法提升司法水平
  
  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立案预登记和委托调解机制,并实现与社会法庭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解决;建立“法官与社会、与群众沟通联系”制度,推广“一村一法官”工作经验,将全市法院2204名干警分派到全市4381个村或社区,并将包村法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制作成标识牌悬挂在村委,群众有疑难可第一时间联系到联村法官;同时,选取部分矛盾多发的村作为试点,设置法官工作室,并在所在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基层干部及德高望重的群众中选聘了一批司法联络员,把他们作为法院和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民情“中转站”,一旦司法联络员发现可能产生纠纷的苗头,最先介入处理,同时将情况通报给驻村法官,确保矛盾在基层化解。
  
  南阳中院能动司法的做法,受到上级法院的称赞和重视。立案预登记和委托调解机制被最高法院作为经典案例收入中高级法院院长培训教案,“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在全省法院推广。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法院质效得分进入全省前50名的有8个法院,占全市基层法院的一半多,案件发改数量迈入全省领先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