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以查询一周前的信息

多年没人管的老旧小区,通过整治重新焕发生机;长期备受指责的“七小”门店,通过整治实现华丽变身。从昔日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洁净美”,走进老旧小区、“七小”门店、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相信每一个漯河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鼓足干劲,吹响“集结号”,发出“动员令”,不断提升文明高度、共建宜居漯河。
高标定位争先争优,构建大创建体系。立足“两城同创”工作实际,市创建领导小组和市创建指挥部加强了领导力量。市创建办从全市抽调了20名后备干部和县级干部,进一步充实力量,所有市直、区直、企(事)业单位都纳入创建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创建机制,基本形成市、区、办、居四级联动的创建体系。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16个市级领导分包20个乡(镇、街道),同时建立市直、区直帮扶制度。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把市区划分为142个网格,实现城市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新突破。
宣传发动 激发热情。新闻媒体发挥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激发群众投身创建工作的热情。特别是通过开展联合大执法、联合大督导、媒体大曝光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攻坚破难 专项整治。“七小”门店“脏乱差”,整治难度大,一直是我市创建工作中的难点。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市从今年6月份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对“七小”门店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全市6250家“七小”门店整治正按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全力推进。此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场改造、交通整治等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倡树新风 传递文明。开展义诊活动,照顾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我市通过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人们的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志愿服务爱如潮水、道德典型生根开花、德育平台串珠成链,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质感染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沙澧儿女。我市持续把提升人的素质作为“两城同创”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突出抓好关键群体的素质提升,以影响和带动更多市民提升素质、养成习惯。教育引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争当文明市民。
“两城同创”,任重道远。如今,大创建的体制机制已初步构建,全民创建的氛围逐步形成,各项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幅幅造福于民的文明图景正逐步展现在沙澧大地上。